初入職場,如果不能及時地把自己的學生身份轉變成職場人士,總是帶著“學生思維”做事情,就會顯得非常不專業。
那職場中典型的“學生思維”有哪些?如何改變自己的“學生思維”?我們一起來看看脫不花給職場新人的建議。
職場中典型的“學生思維”有哪些?
1. 認為要準備好再做:職場中沒有什么是一定要準備好了才能去做的,能干的人經常會說的一句話就是,先試試,只要大方向對了,邊想邊做,邊做邊想,在實踐中調整方案,先完成一個最小化的行動。
2.閉卷心理:只有做完才給領導看,中途從來不和領導匯報、反饋工作進度。
3.盲目低效的努力:“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在工作中往往表現的非常認真勤奮,事情沒少做,但是做錯了方向,做完以后不是領導想要的,錯誤地努力著。
4.只給自己畫一條線:在學校里,只做好學習一件事情就夠了,遷移到職場想當然地認為只要我把本職工作做好就行了。但其實職場更看重的是你的綜合能力,不僅專業技術要過硬,還要懂得如何高情商地和別人溝通和交流,培養自己的多元競爭力。
如何改變自己的“學生思維”?
當你意識到自己有“學生思維”后,恭喜你,這說明你已經可以清晰地認識自己。接下來我們要考慮如何改變自己的“學生思維”。
1.主動請教:沒有人反感別人向他請教問題,只要別在別人正在忙的時候去問就行。2.把思維從“完成任務”上升到“把控項目”的高度:無論在任何職位,一定要在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對其他人的工作有所了解,甚至能主動去做一些協作的工作,幫助項目更好地執行,這樣才有上升的可能性。3.把“做完”變為“做好”,再變為“高效地做好”:做完,更多地是把時間精力花在執行的過程上;高效地做好,則是把時間精力花在“挑選最佳路徑”上。4.想法實現比想法本身更有價值:在職場上,重要的從來都不是拍腦袋突發奇想的點子,而是,當你產生一個想法以后,你有沒有通過你的摸索,把這個好的想法給落地。總結下來,培養結果導向和解決問題的思維,你才能真正從學生轉變為一個職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