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完裁員后,我給自己開了離職證明",要做HR,內心必須強大
熱
【 大 中 小 】
來源:
瀏覽次數:30887 次
前段時間,親戚的女兒讓我幫她找工作,
說最好做HR,輕松又穩定,不受苦不受累,準時上下班。我笑了笑說:好。心里也默默祝福:小姑娘,祝你好運。
做了十多年的HR,
我覺得,這絕對是個磨練人的職業,
HR需要謹慎但能放得開;
成熟但要會裝傻;
坦誠又要能保密;
更重要的是,要做HR,內心必須強大。我覺得內心強大者,至少有以下四個特點,
我結合HR的經歷來跟大家展開一下。由經濟導致的結構性失業和技術發展導致的技術性失業,
原來的一家公司大幅裁員,
但不知道具體裁誰。每隔一天,上頭郵件發送一批名單給我們,讓我們跟員工去談。我知道,最后有一天,
同事手里的名單上可能就有我的名字,
公司從7000人變成不到2000人,
怎么還會需要那么多HR呢……但作為HR,
我們必須敬業地、專注地、謹慎地跟被裁的同事溝通,
安慰他們,聽他們講完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有哭的、有鬧的、有威脅的,當然,也有理性面對直接談錢的。面對著他們的憤怒、冷嘲熱諷以及掛在我們頭上的各種罪名,
仿佛HR從他們的手中搶走了他們孩子的學費、家庭的飯錢、房租……我們堅強地聽完,小心地安慰,
生怕哪句話用詞不當給公司造成了勞動糾紛。我們告訴他們一切會好的,
然而,有時面對著40多歲的女員工,
要供孩子讀大學,要贍養生病的老人,
我知道,我們的話很無力。在這天來臨前也有HR同事忍受不了這個過程,
早早跟公司協商離職。我說,如果我在,還能花時間安慰他們一下,
如果交給外包商來談,可能沒有人在乎他們了。終于,我也聽收到了電話,到面談室里聽到了那句話:
“你好,這是你的Package,我們來談談”。做過企業敬業度項目的都知道,
Gallup Q12里有道題:
我在工作單位有一個最要好的朋友嗎?
雖然業界不斷爭論,
這點是否真正影響我們的效能和產出,拋開爭論不管。每天超過1/3的時間我們在公司里度過,
如果有人年齡相仿、志趣相投、價值觀相近、又有共同的內部笑話……我們當然可以作為朋友,并發展成為好朋友,時時有聊不完的話題。曾經在一家公司里我有個好友,
一個市場部渠道主管,
被公司合規部門調查她與視頻廣告商之間是否有利益交易。整個調查的一個多月里,我都知道公司有人在調查取證。午飯時聽著她分享生活趣事,
嚷嚷著要練習跑半馬,那信任的眼神……我差點決定,我要先辭職,然后再盡快告訴她這個“秘密”。公司調查結果出來了,
保密文件袋交到了我手上,
公司要求我一起去跟她談,
不過我沒有去,我真沒那么堅強。當我在座位上看著她從談話的房間里出來,
她蔫了的樣子,我感覺到了心痛和焦躁。幾分鐘后,收到了多個近乎咆哮的充滿詛咒的手機短信,
她認為我背叛了她的信任,
是世上最惡毒的兩面派。而公司出于各種利益、競業限制和公司品牌的考量,
并沒有將辭退她的原因公告出來。大家以為她只是自己辭職而已,她與其他同事還保持著聯系。據同事說,她時常跟人說起,
說我人心很險惡,一定要防著我,
我腹黑到什么人都可以出賣。我想向她解釋,甚至還想向同事解釋她被辭退的原因、事情經過以及解釋她為什么那么評價我。但我忍住了,出于同樣的原因,因為我是HR,
我要尊重我們的職業操守。 HR,時常要面對各種不理解,
我們總是在經受各種商業權益、個人利益、人性、原則上的考驗,
在每次面對人性和職業操守的掙扎后,
我們都要找到某股力量,
幫我們得到內心的諒解和平靜。多年的HR工作經驗,
讓我們學會了放下負面的情緒,
從相對積極的角度看待別人的行為。作為HR,我給自己招聘過直屬上司,還在薪資談判中壓過價。在她入職后了解到了她這個崗位的薪資區間后,
她發現自己跟我談工資吃了虧 。她有意無意地疏遠我,有些我本來可以操作的工作也轉給其他同事了。我還得更加積極地配合她,
因為負面思考了,我就更無法獲得信任或看到她的優點。事實證明,這個上司是非常干練、專業、優秀的,
她后來成了我非常好的職業導師。也有經歷過,自己辛苦找來和培養的應屆生,
在工作剛剛上手之后,就要離職,
怕我不批準辭職,
寫了一封信,塞我桌子里就不來了。那么多時間、精力和信任都投入到對方的身上,
我不知道獲得了什么。我還得在小姑娘后來面試的公司的背調中客觀地表達了小姑娘確實聰明,學得快,
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不知道她為什么離職,
因為我確實不知道,
所以不能負面猜測并評價她的品格。還經歷過公司的變革項目,所有的部門領導在會議室里爭吵,爭資源。每個部門的負責人都被其他人指責了,我也不能幸免,
人員流失或員工能力發展不夠快;
有幾個崗位一直填不上;
大家工資不合理……看著幾乎要崩潰的團隊信任,
看著這幫30、40多歲但卻像孩子一樣吵架的管理者,
我不能負面看待他們這些行為,
而是要透過這些行為,
看到他們相互指責以及搶奪資源的積極意圖,
他們希望把自己部門成功帶好,
只是沒有更好的辦法表達那種擔憂。只有積極地看待,
我才能更好地做各部門的粘合劑,
幫助大家把信任粘補起來。我也經歷過海外總部新上司對自己的微觀管理,
作為十年經驗的本土HR負責人,
面對新上司每兩天越洋電話詢問一次工作進展,
要求我的每個工作決策都要匯報,
不斷被極細地詢問關于中國用人法規的各種解釋,
并要聽無數個“That does not make any sense! ”。雖然很煩,也讓人有不信任感和挫敗感,
但我不能負面思考,
覺得那些老外就是不相信中國人,
或者上司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我要積極地從她的角度思考,
她真的沒管理過中國團隊,
不熟悉中國業務,她是在為她的職位負責。換位思考,如果我突然在中國區管理歐洲的團隊,
我可能也會有各種culture shock,
所以不斷想惡補知識。我要看到她的責任心和認真,
我知道自己有責任幫助她更好地從全局管理人才發展。我也不能拿她跟我以前的上司比,
說“我以前的上司多信任我啊,
這個好煩”因為這沒必要,
新的信任,需要通過我新的努力來爭取。比如公司業務要發展,效能要提升,人才技能要提升,于是要培訓,
但公司基本不給培訓經費,
因為公司在業務上漲期,
錢要投到招人和研發上。作為HR負責人的我,當時感覺這是我聽過的最瞎扯的一句話。這么多原來想好可以去做的事情,
我還在規劃500萬還是700萬,
勝任力模型、領導力發展框架、人才盤點、HIPO規劃、新晉員工展翅計劃、組織文化的培訓、專業能力培訓、上線e-learning……我在懊惱,進這家公司前居然沒問清楚有多少培訓經費。我多次向老板解釋為什么要系統地做,
為什么要花錢,解釋了一堆。老板動心了、批了,批了我20萬,一年的培訓經費,
這是一家1000人的科技公司。那時的我一邊帶著我的人連番招聘新員工,
一邊面對著流失的員工,
感覺每天都在救火。我想通過優秀的管理行為和好的文化留住人,
但知道想也沒用,我在想,我可能還是得回到外企,民企沒有我施展拳腳的平臺。有一段時間,我特別苦惱,
看著輪番轟炸要人的業務部門,
看著無能為力無法開展的人才計劃,
我開始聯系獵頭說,我準備再看看機會了。結果,有一次在一個HR的聚會里,
聽到一個同行也在抱怨公司沒錢做人才發展。突然,我發現,當我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聽她抱怨時,
我看到了我倆都陷進的舊有模式。培訓就要五星酒店,要最好的培訓公司,要最好的系統,
沒有系統什么都不應該開始。我突然發現,原來我的思維沒有跳出來,
沒有結合實際開展工作,沒有創新,
居然在心態上還在與同行攀比。我沒有看到整個人才發展與商業戰略的結合,
我甚至沒有真正了解我的公司的業務及行業趨勢。我再深想了一層,
要這一切,是因為我有了虛榮,
想要title和權力的感覺,我想享受揮霍,我想輕松地獲得好結果。有了頓悟之后,
我跟團隊的5個下屬一起溝通,
開展了我們的低成本高效率人才發展規劃,
討論了戰略和戰術,
比如如何獲得各種免費視頻資源;
如何蹭課;
如何讓培訓機構的老師給我們私下講課;
如何給公司業務老大畫餅、貼金,鼓勵他們講課;
如何自己找親戚的孩子用80元一條的價格做8格小漫畫宣傳企業文化,
做了40條漫畫放到內網上;
如何找實習生做培訓課件的美化,
同時,最厲害的,是研究出來怎么做可以實操的勝任力模型。培訓富有富的玩法,窮有窮的玩法,窮玩不一定效果不好。一年內我們開發出了25個通用類和專業課程,
發展了40多名內部講師。而領導力課程我們協議價“包養”了一個很好的剛開始做自由講師的老師,
還一起開發專用微課。記得里面講到了在開放的意識里直面真實的 “自我”。經過了這一次,
整個HR團隊很有創業和創新精神,
大家坐一起會聊價值鏈管理、精益創業等概念,
把整個培訓系統當作了創業項目來做,
我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我甚至有時在想,
以前公司給我們的500多萬培訓費都花哪里去了。幾十萬的在線學習賬號沒幾個人用,
給18個leader上兩天領導力的課,
差旅老師酒店花了30萬,效果也只能差強人意。而我們自己完全親手做的低成本高質量課程,
我們不斷跟進修改完善,生怕效果不好,
總是詢問業務老大效果如何,
還拿績效建模做結果評估。人家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做了多年的HR,
我覺得,HR一定比巧婦厲害。我們謹慎但能放得開;
我們成熟但要會裝傻;
我們要坦誠又要能保密;
我們所有部門的事都要懂;
我們目標堅定但總要調整;
我們擅長記憶又要擅長忘記……但,當你十年前的下屬在教師節發了個微信貼給你,
里面是“感謝帶我入門的人生導師”;
當你十多年前招聘的一個人做了那個公司CEO,
發了一個舉杯慶祝的照片跟你分享;
當你發現你那種培養人的理念、那種種嚴于律己、時常為他人著想的好行為居然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你的孩子,
那種美好,無法用言語表述。 做HR是一種修行,
讓我們一起在修行的路上越走越平靜,越走越內心強大。作為HR,
無論是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還是為了獲得更高的薪酬,
實現生活水平提高,
學習成為一枚卓越的培訓師都是不錯的選擇。